机电工程系专业群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(2016-2020)

作者: 时间:2017-11-27

一、专业建设现状

机电工程系目前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、发电厂及电力系统、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、汽车营销与服务四个专业,在校生1143名,共有专任教师27名,拥有汽车实训中心、机加工实训中心等实训室15个,总价值1900余万元。机电一体化技术、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为院级重点专业。2017年机电工程系被陕西省教育厅确认为2017年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(系)建设单位。201767日,国家教育部、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、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联合下发“关于做好2017年招收定向培养士官试点工作的通知”(军动[2017]64号),将我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列为2017年定向培养士官试点专业,首次与武警部队联合培养士官50名。

二、指导思想与专业群定位

(一)指导思想

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紧密结合新时期陕西和延安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阶段性特征,坚持以“创新、开放、务实”的发展理念为指导,以“国内一流、特色鲜明”为目标,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,以扩大办学规模和加强内涵建设为重点,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要求,以产教融合为路径,以追赶超越为动力,做强、做大、做优机电专业群建设。

(二)专业定位

机电专业群主要面向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陕西乃至全国的制造行业、企业及发电厂,针对机电设备、汽车、发电厂的生产、装配、调试、操作、维护及管理等工作岗位,培养具有创新、创业精神,好职业道德,熟练掌握专业技术,具备相应的实践技能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。

三、专业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

(一)人才培养

每届招生三年制稳定在300人以上,继续扩大各军种定向培养士官的招生专业和规模,力争士官直招生占到三年制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;五年制招生达到300人;学生“双证书”获得率达到99%,初次就业率80%以上;社会培训达到每年700人次以上;根据社会发展需求,努力增设新能源汽车专业、工业机器人、3D打印及清洁能源发电专业。

(二)课程建设

制定或修订专业课程标准达到所开设课程的100%,建立优质网络课程6-8门;建成院级精品资源共享型课程6-8门,省级精品资源共享型课程2门,编写校本教材(包括实训指导书)10种以上。

(三)教学团队

充实教学师资队伍,引进5名有汽车方向学习经历或汽车相关工作经验教学人员,有实战经验的实训室指导教师3名;引进电力相关专业教师1名,引进先进制造方向专业教师1名。

建立20名以上的校外兼职教师资源库;引进行业、企业的能工巧匠7人;培育省级教学名师1名,院级教学名师3人;培养专业带头人8人,培养、聘用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;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;建立能工巧匠、名师工作室1个;教师进修培训达到60人次/年以上。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%,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60%以上,博士学位教师比例15%以上。

(四)实践教学

新建新能源汽车实训室、汽轮机检修实训室,发展校外实训基地5个以上,建成省级示范实训基地1个、院级实训示范基地2个。各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达到50%以上。

(五)创新创业

参与开发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2-3门,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,建设校内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,设立创业基金,支持学生自主创业人数占毕业生人数5‰左右。鼓励教师带动学生多参加“互联网+”、“三创大赛”等创新创业比赛项目,争取每年参加比赛项目突破20项,争取每年获得延安市“三创大赛”三等奖以上奖项2项。

(六)质量保证

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75%以上,学生及家长、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5%以上,努力在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5项以上奖项,力争一项闯入国赛。

(七)教学研究

力争各类科研经费达到300万元以上,完成省级教科研项目5项,承担横向科研项目2项;开展省级教学改革项目5个,院级教改项目8个;实现省级教学成果奖与科学技术奖零的突破,国家专利5项以上。

(八)专业特色

1.“工学结合”的教学模式:

将理论教学课堂搬进实训场所,教师边讲边操作,学生边动手边学习,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,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。

2.将创新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课堂:

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,使创新教育与专业教学相互促进,共同发展,最大限度的挖掘师生的创新能力,提高专业教学效果。

四、主要措施及保障条件

1.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。制定明确的人才引进计划和师资培养计划,提升专业教学的信息化教学能力、实训实践水平及科研能力,特别是加强教师创新能力的培训,培养创新创业带头人,使人才培养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。

2.加强教学改革力度。做好市场调研,紧跟社会发展需求,根据学生具体情况,修订人才培养方案,优化教学内容,改革课堂教学模式,采用适合课程和学生的教学手段,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质量。

3.加强学生就业指导。

采取更多措施引导学生就业。例如,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就业专题讲座;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介绍就业情况;请企业专家到校介绍当前人才需求状态和就业要求;对学生开展职业能力测试,指导学生选择就业岗位等。通过多方面的正面引导,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,提高各专业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。

Copyright© 2018  All Rights Reserved.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        陕备ICP 06001334      地址:陕西延安市宝塔区枣园